智慧树中华国学答案,知到中华国学期末考试章节测试答案是很多小伙伴都需要的,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带来了该课程的全部考试测试题目及正确答案大全汇总分享,有需要的同学们可以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哦!
智慧树知到中华国学(南开大学)章节答案
绪论
1、“中华国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学术。”对这句话的解释不妥当的一项是:
A、“中华”一词主要是文化概念
B、“中华”一词主要是种族概念
C、“传统”是指在古今有重大影响的内容
D、“学术”是指系统性的知识
我的答案:B
2、当前流行的国学概论著作主要有三种形式。下面哪一项不在这三种形式之内:
A、以四部之学为框架的形式
B、兼顾四部之学与现代学术分科的形式
C、以经学为中心的形式
D、以古代社会思潮为脉络的形式
我的答案:C
3、关于本课程的宗旨,下面哪一种阐述最为妥当:
A、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
B、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为国家政治需要服务
C、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以便牢记历史
D、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以便传承历史
我的答案:A
4、关于本课程内容的基本格局,下面哪两种表述比较合适:
A、以儒家经学为核心
B、勾勒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
C、先秦时代以诸子学说为核心
D、秦汉以后以儒道佛三教为框架
我的答案:CD
5、从“导论”的内容看,本课程最突出的特色是:
A、思想性强,可以丰富人生智慧
B、历史感强,利于了解中华文化
C、形式活泼,显得不太枯燥乏味
D、内容全面,有利于宏观的认识
我的答案:A
6、阅读下面的史料: 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黜殷作大誥王若曰猷大誥爾多邦越爾禦事弗吊天降割於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沖人嗣無疆大曆服弗造哲迪民康 根据上述史料,下面哪一条最能概括其中心思想:
A、周武王驾崩
B、周初三监之乱
C、周公将讨伐三监之乱
D、周公诰命诸侯:周人的统治遭遇了危机
我的答案:D
第一章测试
1、《易经》这部古老的文献,最初主要用于:
A、学习
B、龟卜
C、蓍筮
D、战争
我的答案:C
2、我们今天所见的《易经》,是由多少卦、多少爻组成的:
A、八卦
B、四十八爻
C、六十四卦
D、三百八十四爻
我的答案:CD
3、在汉代,以京房为代表的易学家继承了“易传”的传统,发展出一套繁琐复杂的方法,用以推算祸福吉凶。这种方法被称为:
A、义理易学
B、卜筮易学
C、术数易学
D、象数易学
我的答案:D
4、义理易学是中国易学的学术流派之一。“义”是卦象、卦辞的含义,“理”是道理、真理,义理易学就是着重探讨《易经》卦义和道理的学说。义理易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A、董仲舒
B、荀子
C、王弼
D、京房
我的答案:C
5、上古时代的人们用乌龟的腹甲,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放在火上炙烤,然后根据龟甲显示出的兆纹判断吉凶。这种方法被称为:
A、蓍筮
B、龟卜
C、连山
D、归藏
我的答案:B
6、有了需要占卜的事情,人们把事先准备好的卜甲取出,放在火上炙烤。经过炙烤的龟甲,表面呈现出一些细微的裂纹,人们认为这是:
A、龟兆
B、占辞
C、贞问
D、验辞
我的答案:A
7、按照周代筮法的规则,4和5为少数,为阳;8和9为多数,为阴。假如三变的结果分别是9、8、4,即两多一少,记为“ ”,这被称为:
A、老阴
B、老阳
C、少阴
D、少阳
我的答案:D
8、《周易·系辞》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里所说的圣人是指:
A、神农氏
B、包牺氏
C、周武王
D、周成王
我的答案:B
9、在《周易》筮法中,如果是“老阴”,就应该变成阳爻,如果是“老阳”,就应该变成阴爻,从而得出新的一卦,这被称为“之”卦。“之”就是“至”的意思,表示从原来的卦变为另外的一卦,这被称为:
A、卦变
B、阴卦
C、爻变
D、阳卦
我的答案:A
10、在中国上古时代,负责占卜的官员根据兆纹预判事情的祸福吉凶,君主参考卜官的报告决定是否做某件事情。事后占卜官把占卜的事情刻在甲骨上,这是所谓的:
A、贞问
B、命辞
C、占辞
D、问辞
我的答案:C
11、在中国上古时代,负责占卜的官员据兆纹预判事情的祸福吉凶,君主参考卜官的报告决定是否做某件事情。有的时候,史官把事情的结果刻在龟甲上,这类文字被称为:
A、结论
B、命辞
C、刻辞
D、验辞
我的答案:D
12、根据《国语》的记载,晋献公讨伐骊戎,史苏对他说:从前夏桀讨伐有施国,有施国把妹喜送给夏桀,结果使夏朝灭亡;商纣王讨伐某国,该国把妲己送给纣王,结果导致了商朝灭亡。这个被讨伐的国家是:
A、有褒国
B、轩辕氏
C、有苏国
D、有巢氏
我的答案:C
13、根据《国语》记载,晋献公讨伐骊戎,史苏对晋献公说:周幽王讨伐有褒国,有褒国把一个美女送给周幽王,结果导致西周灭亡。如今,我们晋国正在重蹈历史覆辙!史苏所说的这位美女是:
A、骊姬
B、妲己
C、有苏氏
D、褒姒
我的答案:D
14、从总体上说,《周易》由两大部分构成,这两大部分分别是:
A、《易经》
B、《序卦》
C、《易传》
D、《系辞》
我的答案:AC
15、夏商周三代用于卜筮的文献,除了《周易》之外,另外两种是:
A、《尚书》
B、《归藏》
C、《连山》
D、《山海经》
我的答案:BC
16、先秦时期,人们卜筮主要使用哪两种方法?
A、钱筮
B、蓍筮
C、龟卜
D、骨卜
我的答案:BC
17、在中国古代,易学主要有哪两大流派?
A、连山易学
B、义理易学
C、象数易学
D、归藏易学
我的答案:BC
18、《易传》7种,共10篇。没有《易传》,《易经》便难以理解,所以人们把《易传》的10篇比喻为10个翅膀,称为“十翼”。其中,《文言》一篇占十翼之一,它是专门解释哪两卦的:
A、泰卦
B、否卦
C、乾卦
D、坤卦
我的答案:CD
19、在《周易》筮法中,三个多数(如9,8,8)被称为老阴,二个少数一个多数(如5,4,8)被称为:
A、少阴
B、少阳
C、老阴
D、老阳
我的答案:A
20、请看下图: 图中A表示的是下列选项中的:
A、卦象
B、卦名
C、爻名
D、爻辞
我的答案:A
21、请看下图: 图中D表示的是下列选项中的:
A、卦象
B、卦名
C、爻名
D、爻辞
我的答案:C
22、《周易·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下面的解释不符合上述思想的一项是
A、《周易》生太极
B、太极生阴阳
C、阴阳生四种卦象
D、四种卦象生八种卦象
我的答案:A
23、《周易·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包牺氏开始了天文观测活动
B、包牺氏开始了地理勘测活动
C、包牺氏制作八卦以祭祀鬼神
D、包牺氏制作八卦以预测吉凶
我的答案:D
24、《周易·杂卦》说:“《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下面哪一个选项符合这段话的意思:
A、乾卦和坤卦表示刚强
B、临卦和观卦表示光临
C、益卦和损卦表示盛衰
D、震卦和艮卦表示震动
我的答案:C
第二章测试
1、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学术的理论基础。下面关于阴阳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宙中任何事物都包含阴阳两种属性
B、阴阳表示两个相互依存的空间世界
C、并非万事万物都包含阴阳两种属性
D、阴阳表示世间万物周而复始的运动
我的答案:C
2、战国时期的五行家认为五行相生,相生的顺序是
A、木→火→土→金→水
B、土→木→火→金→水
C、木→土→水→火→金
D、火→土→木→水→金
我的答案:A
3、战国时期的五行家认为五行相克,相克的顺序是
A、木→水→土→金→火
B、土→水→火→金→木
C、木→土→水→金→火
D、火→木→土→水→金
我的答案:B
4、关于阴阳五行学说的地位与性质,可以说它是:
A、中国古代学术的理论基础
B、古人解释世界的思想体系
C、古人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
D、以上三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我的答案:D
5、战国时期,邹衍提出了五德终始政治论,他的这一学说
A、以阴阳相生为理论依据
B、以阴阳相克为理论依据
C、以五行相生为理论依据
D、以五行相克为理论依据
我的答案:D
6、按照邹衍的五德终始政治论,如果一个朝代属于水德,水德的颜色应该是
A、黑色
B、白色
C、青色
D、黄色
我的答案:A
7、阴阳学说是中华医学的理论基础。依照这一学说,下面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
A、人们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结构
B、人们用阴阳学说指导养生
C、人们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病理变化
D、人们用阴阳学说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
我的答案:D
8、五行学说是中华医学的理论基础。依照这一学说,下面哪一个选项是不妥当的?
A、五脏与五行之间具有相关性
B、一个器官的疾病会在同类器官中有所反映
C、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对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D、把五行与五脏联系起来没有科学依据
我的答案:D
9、中华医学注重保健养生,即“治未病”。下述哪一项不符合中华医学的养生理论?
A、治疗为主
B、调养脾胃
C、保精护肾
D、形神共养
我的答案:A
10、关于阴阳五行学说,下面的选项中最为恰当的表述是
A、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愚昧迷信的产物
B、阴阳五行学说对于古代政治没有用处
C、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很多学科的理论基石
D、阴阳五行学说对于中华医学毫无价值
我的答案:C
11、关于阴阳学说,下面的陈述中两个正确的选项是
A、宇宙中任何事物都包含阴阳两种属性
B、阴阳表示事物的静止状态
C、阴阳是尖锐对立的,二者不可相互转化
D、阴阳表示两个相互依存的空间世界
我的答案:AD
12、在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中:
A、五行表示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元素
B、五行表示构成世界的五种元素,但这五种元素之间彼此无关
C、五行表示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元素之间相互转化
D、五行表示五种物质元素之间存在相生关系,不存在相克关系
我的答案:AC
13、古代印度有地水火风学说,中国古代有水木金火土学说。下面哪两个选项比较符合实际:
A、这两种学说产生于不同的国情,都有意义
B、中国的学说有意义,古代印度的学说没有意义
C、这两种学说都具有古代迷信色彩
D、这两种学说都源于社会生活,是特定时代的智慧
我的答案:AD
14、邹衍的五德终始政治论以五行相克为基础。依照他的理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两项是
A、夏朝是木德,推翻夏朝的商朝应该是金德
B、周朝是火德,取代周朝的秦朝应该是水德
C、夏朝是木德,推翻夏朝的商朝应该是火德
D、周朝是水德,取代周朝的秦朝应该是金德
我的答案:AB
15、阴阳学说是中华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人们运用阴阳学说以
A、区分药性的温热寒凉
B、.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
C、解释人体的寒热状态
D、解释五脏各自的功能
我的答案:AC
16、中医用五行学说解释人体五脏之间的关系,包括同类相从、异类相感两种情形。异类相感包括哪两方面的作用?
A、滋养作用
B、抑制作用
C、一个器官的疾病会在另一个器官上有所反映
D、通过一个器官的状况可以推测另一个器官的状况
我的答案:AB
17、中华医学用五行学说解释人体同类器官之间的内在联系,这被称为“同类相从”,即一个器官的疾病会在相应的另一个器官有所显现。与“同类相从”联系紧密两个选项是
A、肝属木
B、肾属水
C、肝主目
D、肾主耳
我的答案:CD
18、中华医学提倡“治未病”,与这一精神最为符合的两个选项是
A、调养脾胃
B、及时治疗
C、科学康复
D、保精护肾
我的答案:AD
19、关于阴阳五行学说的性质,下述哪两个选项比较客观:
A、它是古人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
B、它是中国古代多种学术的理论基础
C、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应该抛弃
D、它是先民想象的产物,没有实践基础
我的答案:AB
20、同西方医学相比,中华医学具有某些长处,表现长处的两个方面是:
A、治疗器质性疾病
B、治疗非器质性疾病
C、养生保健
D、治疗外科疾病
我的答案:BC
第三章测试
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下列思想家中哪一位不属于法家?
A、商鞅
B、韩非
C、申不害
D、杨朱
我的答案:D
2、战国时期辅助秦孝公实施变法改革的一位政治家,他有三个不同称呼,下列哪一个选项在这三个称呼之外?
A、公孙鞅
B、公子鞅
C、卫鞅
D、商鞅
我的答案:B
3、卫鞅到了秦国以后,给秦孝公阐述了三种治国策略,秦孝公选择了哪一种策略?
A、帝道
B、王道
C、霸道
D、君道
我的答案:C
4、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下列哪一种措施不属于商鞅变法的内容?
A、在经济上,由井田制转变为自耕农制度,奖励农业生产,抑制商业投机行为
B、在行政体制上,由分封制改为郡县制
C、法律上,由贵族控制法律转变为成文法,实施严厉的邻里连坐制度
D、在文化上,废黜百家,独尊法家
我的答案:D
5、“食、色,性也。”意思是说,贪吃、好色是人类的本性。这是谁的观点?
A、孔子
B、孟子
C、告子
D、韩非子
我的答案:C
6、“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意思是说,应该用法律教育人民,政府官员应该成为守法的榜样。这一主张最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A、管仲
B、商鞅
C、韩非
D、李斯
我的答案:C
7、韩非的政治管理学说包括哪些要素?
A、法
B、术
C、势
D、以上三项之和
我的答案:D
8、在韩非的学说中,“术”是政治治理的技术,实施的对象是:
A、君主
B、官吏
C、民众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B
9、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为秦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却遭遇了悲剧性的结局。车裂商鞅的是哪位君主?
A、秦穆公
B、秦献公
C、秦孝公
D、秦惠文王
我的答案:D
10、秦王嬴政感慨地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嬴政想见的这个人是:
A、韩非
B、李斯
C、吕不韦
D、公子扶苏
我的答案:A
11、韩非认为,在人类社会中,有五种人对社会没有用处,是社会蛀虫,他称之为“五蠹”。韩非所说的五蠹包括:
A、儒生、侠客、私门之徒
B、强盗、小偷
C、纵横家、工商业者
D、兵家、小说家
我的答案:AC
12、韩非继承了申不害关于“术”的思想,强调政治家应该学会政治技术。他所说的“术”包括哪两项?
A、装聋作哑
B、深藏不露
C、赏罚分明
D、依法治国
我的答案:AB
13、法家学说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下列哪些是法家学说的核心内容?
A、反对不义的战争
B、强调人的逐利性
C、讲究礼乐制度
D、注重法律约束
我的答案:BD
14、秦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变法最晚,但是最彻底,原因可能是
A、秦国改革晚,可借鉴经验多
B、秦国的社会经济相对发达
C、秦国具有深厚的法家传统
D、秦国改革有系统的法家理论指导
我的答案:AD
15、秦统一中国,功垂千古。秦帝国的历史功绩包括哪两项
A、焚书坑儒
B、修筑驰道和栈道
C、击退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D、以隶书为官方文字
我的答案:BC
16、西汉早期的政治思想家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写成了《过秦论》。在这部伟大的著作中,他的结论涉及如下哪两项
A、攻守异术
B、兵不厌诈
C、一断于法
D、统一以后应该施行仁义政治
我的答案:AD
17、法家重视法制建设,这是因为“法”具有如下两个特色
A、平均性
B、公正性
C、欺骗性
D、强制性
我的答案:BD
18、秦帝国的崩溃,与下列哪两种因素有直接关系?
A、官员之间勾心斗角,导致政局不稳
B、重农抑商
C、官员腐败
D、刑法苛刻,民不聊生
我的答案:AD
19、秦统一中国以后,发生了焚书坑儒的事件。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两个主要人物是
A、姚贾
B、秦始皇
C、李斯
D、吕不韦
我的答案:BC
20、关于法家思想的特点,下面哪两种说法符合实情?
A、法家注重个人利益
B、法家注重法律约束
C、法家注重道德建设
D、法家注重人格培养
我的答案:AB
21、在下面的主张中,哪两种与法家的主张相合?
A、兼爱天下
B、一断于法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我的答案:BD
22、法家思想的两个鲜明特色是:
A、奖惩严明
B、教育为主
C、反对战争
D、富国强兵
我的答案:AD
23、秦采用法家的策略,产生了两个方面的社会后果,这两种后果是:
A、兼并诸侯,统一中国
B、秦帝国长治久安
C、秦帝国迅速崩溃
D、孕育了儒家思想
我的答案:AC
第四章测试
1、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儒学产生于
A、西周时期
B、春秋早期
C、春秋末期
D、战国早期
我的答案:C
2、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立者,他的人性论主张是
A、人性相近
B、人性善良
C、人性险恶
D、人性食色
我的答案:A
3、儒家学派中最先提出性善论的是哪一位人物?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子
我的答案:B
4、关于先秦儒家学派的人性论,下面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A、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
B、孟子讲性善,言必称尧舜
C、荀子论性恶,宣扬化性起伪
D、韩非论性恶,宣扬化性起伪
我的答案:D
5、春秋时期,士阶层应该掌握六种技能,是为“六艺”。孔子教育学生的内容就包括这“六艺”,具体内容是
A、诗、书、礼记、仪礼、左传、公羊传
B、礼、乐、诗、书、射、术
C、礼、乐、射、御、书、数
D、琴、棋、书、画、骑、射
我的答案:C
6、仁学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哪一个选项对儒家仁学的概括最全面
A、儒家的仁学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道德学说
B、仁的内容很广,凡是美好的品德都包括在内
C、孝悌被认为是仁义的根本
D、以上说法之和
我的答案:D
7、儒家非常重视礼节。学生拜孔子为师,应该准备
A、乡射礼
B、束脩之礼
C、燕礼
D、相见礼
我的答案:B
8、先秦儒家重视礼制,礼制是对社会人群的管理,从本质上来说,礼制的特色是
A、既有差别,又有限度
B、平等主义,理想主义
C、繁文缛节,限制自由
D、等级主义,封建主义
我的答案:A
9、孟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按照这一主张,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对待邻家老人的态度应该是
A、像赡养自己的父母一样赡养他们
B、在赡养好自己父母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邻家老人
C、他们有自己的儿女,没有必要为他们担心
D、他们老是他们自己的事,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我的答案:B
10、“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下面哪一个选项与“中庸之道”最接近
A、上下级之间是平等关系,不存在尊卑贵贱
B、上下级之间是利益关系,彼此都是为自己
C、上下级之间是工作关系,彼此间相互协调
D、上下级之间是毫无关系,彼此间各行其是
我的答案:C
11、一言以蔽之,先秦儒学是
A、以人为焦点的政治学说
B、以物为焦点的政治学说
C、长生久视学说
D、弱肉强食学说
我的答案:A
12、在先秦诸子中,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我的答案:BC
13、关于孔子的人性论,表述正确的两个选项是
A、人与人之间先天的道德差异很小
B、人的天性相同,都性恶
C、人的天性相同,都性善
D、后天环境加剧了人们之间的品格差异
我的答案:AD
14、孟子提出人性善的观点,他认为
A、人的善良是后天学习得来的
B、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C、人们应该“化性起伪”
D、仁义礼智根于心
我的答案:BD
15、荀子宣扬人性恶,符合性恶论的两个选项是
A、人有生理需求,所以彼此之间厮杀争夺
B、人有生理需求,所以没有教育的意义
C、人性无法改变,所以教育没有意义
D、因为人性恶,所以必须“化性起伪”
我的答案:AD
16、《荀子·劝学》专门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意义。属于该篇的两个选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我的答案:AC
17、先秦儒家主张政府应该实施仁政,所谓“仁政”是指哪两项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为政以德,在政治中先德后刑
D、官员应该成为道德楷模和表率
我的答案:CD
18、礼学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依照儒家礼学的精神,下面哪两个选项不能接受
A、礼是权利与约束的结合
B、礼是赋予少数人特权
C、礼是上一级压迫下一级
D、没有礼就没有社会秩序与和谐
我的答案:BC
19、中华文明被人们称为礼乐文明,礼乐文明以礼为核心。礼的功能反映在哪两个方面
A、没有礼制就没有平等
B、没有礼制就没有效率
C、没有礼制就没有秩序
D、没有礼制就没有社会
我的答案:BC
20、孔子认为中庸之道合理,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在儒家学说中,中庸之道与哪两种思考直接相关
A、政治的功能是维护人际和谐
B、要人际和谐就不能不讲人情
C、政治的功能是实现国家富强
D、要国家富强就不能不讲法律
我的答案:AB
第五章测试
1、在战国早期,“兼爱”学说流行一时。这是哪个学派的主张?
A、杨朱学派
B、庄子学派
C、儒家
D、墨家
我的答案:D
2、在战国时代,有一位思想家宣称“拔一毛利天下,不为”。这位思想家是:
A、庄子
B、商鞅
C、杨朱
D、韩非子
我的答案:C
3、“爱”是战国思想的主题之一。哪一派的思想家认为“爱”是主观的,因而是靠不住的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名家
我的答案:B
4、杨朱学派乃战国诸子之一。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杨朱学派的思想
A、勤俭持家
B、追逐女色
C、吃遍天下美食
D、今朝有酒今朝醉
我的答案:A
5、在战国时代,墨家学说代表着社会下层的愿望。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墨家的思想
A、要像大禹那样辛勤工作
B、贵族要节制自己的欲望
C、亲人去世之后应该薄葬
D、爱自己的父母胜过别人父母
我的答案:D
6、名家是战国时代研究语言逻辑的学派,与墨家的经验逻辑不同。下列哪个命题不属于名家
A、龟长于蛇
B、卵有毛
C、白马是马
D、白马非马
我的答案:C
7、法家反对徇私枉法。下列哪一种观点不属于法家思想
A、政治家应该用法律约束人民
B、在法律实践中应该考虑人情
C、朋友犯罪,应向官府举报
D、父亲犯罪,儿子应该检举
我的答案:B
8、白马是否马?这是战国时期争论的学术命题之一。“白马非马”是谁的观点?
A、孔子
B、墨子
C、公孙龙
D、商鞅
我的答案:C
9、墨家政治学说是一个道德主义的理论体系。下列哪两个选项符合墨子学说?
A、自己的孩子挨饿,别人的孩子也挨饿,应该同样地关照
B、自己的孩子挨饿,别人的孩子也挨饿,只管自己的孩子
C、自己的国家攻打别的国家,坚决支持
D、自己的国家攻打别的国家,坚决反对
我的答案:AD
10、阅读下列诗词,分析哪些诗词与杨朱的思想比较接近
A、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我的答案:AD
11、《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学经典之一。下列哪两种战法与《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背道而驰?
A、打持久战,以战养战
B、声东击西,神出鬼没
C、包围敌人,全部歼灭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的答案:AC
12、根据《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下面哪两个选项比较恰当
A、在战争中应该坚持仁义
B、在战争中不能恪守仁义
C、军事将领必须诚信用兵
D、军事将领必须足智多谋
我的答案:BD
13、《墨子》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作。下列哪两个选项不符合墨家思想?
A、战争是可以避免的行为
B、战争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C、有钱人应该节俭助人
D、有钱人应该及时享乐
我的答案:BD
14、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下列哪些思想学派关注政治和社会
A、儒家
B、墨家
C、杨朱学派
D、名家
我的答案:AB
15、在诸子百家中,下列哪些思想家主张赏罚分明、令行禁止
A、孔子
B、韩非子
C、老子
D、孙子
我的答案:BD
16、在诸子百家中,勤俭节约与贪图享乐是哪两派的主张
A、墨家
B、杨朱学派
C、法家
D、名家
我的答案:AB
17、《墨子·兼爱》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与这一思想比较接近的两个选项是:
A、亲人之间互敬互爱
B、人们之间互相爱护
C、通过社交获得好处
D、人们之间共同受益
我的答案:BD
18、《墨子》书中说,大禹治水“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此一主张的两项含义是:
A、大禹一心为公,毫不为己
B、人们应该学习大禹的榜样
C、不要像大禹那样亏待自己
D、大禹那样做伤害自己身体
我的答案:AB
19、《韩非子·主道》说:“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这句话的意思是:
A、一个人立了功,没有关系未必受奖赏
B、一个人立了功,无论是谁都应受奖赏
C、一个人有了罪过,关系亲近就尽量关照
D、一个人有了罪过,无论是谁都应被惩罚
我的答案:BD
20、《墨子》书中说:“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这段话描述了:
A、人们的生活幸福愉快
B、人们的生活艰辛困难
C、贵族阶层的生活奢侈
D、贵族阶层的生活节俭
我的答案:C
21、《墨子》主张:“衣三领足以朽肉,棺三寸足以朽骸,堀穴深不通于泉流,不发洩则止。死者既葬,生者毋久丧用哀。”这反映了墨家
A、节葬的思想
B、对死者无情
C、不迷信鬼神
D、重生而轻死
我的答案:A
22、《孙子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反映了作者
A、对战争事业的热爱
B、对生死问题的关怀
C、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D、对战争的深刻思考
我的答案:D
23、《孙子兵法》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这反映了作者
A、因敌而变的军事思想
B、不用兵法的军事思想
C、反对战争的军事思想
D、因战取利的军事思想
我的答案:A
24、战国时期名家提出的重要命题之一是“狗非犬”。这一命题阐明了:
A、狗不是犬
B、狗不是狗
C、犬不是狗
D、“狗”与“犬”是两个不同的名称符号
我的答案:D
25、战国诸子中,一家反战,一家好战,彼此学说根本对立。这两家分别是:
A、法家
B、兵家
C、儒家
D、墨家
我的答案:AD
26、战国诸子中,有人宣扬爱己,有人宣扬不要爱别人。这两种主张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孙武
B、杨朱
C、韩非
D、吕不韦
我的答案:BC
27、先秦诸子中,有人宣扬仁爱,有人宣扬兼爱。这两种主张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孟轲
B、孔丘
C、墨翟
D、管仲
我的答案:BC
第六章测试
1、在汉代,官方有“经”,有“经学”。最能反映“经”与“经学”关系的一个选项是
A、经学与经相同,没有什么区别
B、经学是对经的解释和发挥
C、经学是对经的训诂和考证
D、经学与经根本不同,没有联系
我的答案:B
2、汉代的五经指的是
A、《诗》、《书》、《礼》、《易》、《论语》
B、《诗》、《书》、《礼》、《易》、《春秋》
C、《诗》、《书》、《礼》、《乐》、《春秋》
D、《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周易》
我的答案:B
3、从内容来看,《尚书》是一部
A、上古时代档案文献汇编
B、诗歌总集
C、卜筮之书
D、关于士阶层礼节的文献
我的答案:A
4、关于汉代官方经学,错误的理解是
A、汉代经学服务于现实政治生活
B、汉代经学以经为依据,具有学术性
C、汉代经学是独立于政治之外的纯粹学术
D、汉代经学是学术活动与政治需要的统一
我的答案:B
5、孔子由凡人变成圣人,与古代的什么思潮直接相关?
A、百家争鸣
B、玄学思潮
C、黄老思潮
D、谶纬思潮
我的答案:D
6、在汉代,如果经师们对于经典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谁有最终裁定权?
A、皇帝
B、太常
C、博士官
D、无人拥有最终裁定权
我的答案:A
7、在汉代,无论是皇帝的诏书还是大臣的奏章,经常引经据典,他们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
A、炫耀自己的文学素养
B、申明国家的指导思想
C、表明自己的主张言而有据符合圣道
D、没有什么目的,只是一种行文习惯
我的答案:C
8、汉代立五经博士,尊崇五经,在政治实践中往往“以经义决策”。其中,有一种经典成为裁决案情的依据,这种经典是
A、《诗》
B、《春秋》
C、《禹贡》
D、《易》
我的答案:B
9、儒家经学对于汉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请选择其中妥当的两项:
A、引导了社会道德
B、败坏了社会道德
C、对社会道德没有影响
D、促进了社会的孝道
我的答案:AD
10、中国古代的文献,有一类被尊奉为“经”。关于“经”,下述选项中的哪两项表述比较恰当
A、战国时代,只有儒家的经典能称为经
B、战国时代,不同学派的经典文献都可以称为经
C、儒术独尊以后,儒家的全部经典都被尊称为经
D、儒术独尊以后,儒家的部分经典被尊称为经
我的答案:BD
11、汉代经学具有双重属性,这双重属性分别是
A、学术性
B、科学性
C、艺术性
D、政治性
我的答案:AD
12、汉代经学与政治的关系,下面的表述比较符合实际情形的是哪两项
A、经学介入司法活动,严重干扰了法律的实施
B、经学介入司法活动,使法律具有了弹性空间
C、人们根据现实的需要从经典中寻找依据
D、人们根据经的内容决定政治措施的实施
我的答案:BC
13、汉代的尊儒读经思潮,对社会的影响巨大,其中的两项是
A、读经做官
B、崇尚道德
C、思想混乱
D、重利轻义
我的答案:AB
14、汉代的独尊儒术,给当代中国的启示是哪两项
A、今天应该重新提倡忠臣、孝子、节妇、义士的道德观念
B、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需要法律,不需要道德
C、任何社会的和谐稳定,都离不开道德建设
D、法律与道德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我的答案:CD
15、《论语撰考谶》说:“叔梁纥与徵在祷尼丘山,感黑龙之精,以生仲尼。”从这条史料我们可以得出两项认识:
A、《论语》记载了孔子出生的情况
B、《论语撰考谶》认为孔子的出生是神圣事件
C、孔子的出生与凡人无异
D、孔子被暗示为黑龙之子
我的答案:BD
16、东汉的官方文献《白虎通义》说:“帝王者何?号也。号者,功之表也,所以表功明德,号令臣下者也。德合天地者称帝,仁义合者称王,别优劣也。《礼记·谥法》曰:‘德象天地称帝,仁义所在称王。’”从这里可以看出:
A、在东汉,帝王被极大神圣化了
B、在东汉,帝王代表着天地道德
C、在东汉,帝王被认为是普通人
D、在东汉,帝王与天地道德无关
我的答案:AB
17、东汉的官方文献《白虎通义》说:“君臣、父子、夫妇,六人也。所以称三纲何?一阴一阳谓之道,阳得阴而成,阴得阳而序,刚柔相配,故六人为三纲。”从这里可以看出:
A、《白虎通义》是要向人们表明,三纲观念与阴阳之道不合
B、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样的观念没有合理性
C、三纲被说成是阴阳之道的体现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被认为具有天然合理性
阅读次
版权说明:本文章为欢快手机娱乐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MORE +